科技城新区现有2所高校、9所中小学和24所幼儿园,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达6万余人。近年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和市委政法委关于打击整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部署要求,针对辖区办学规模大、在校学生多、安全压力大等特点,科技城新区汇集市、区两级资源力量,创新实施“校安联盟‘1166工程’” (即:一个组织体系、一个互动平台、六条保护机制、六项安全措施),推深做实机制建设、风险感知、应急处置、宣传防范等工作,助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实现了辖区涉未、涉校重大安全事故、坠楼及溺亡等意外事件和网络敏感舆情三个“零发生”。
坚持高位推动,凝聚工作合力。一是强力统筹。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区党工委会、主任办公会专题部署研究,作为平安新区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制定出台《绵阳科技城新区打击整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绵阳科技城新区“校安联盟‘1166’工程”实施意见》,成立区级分管领导负责的专组专班,形成“党政统揽、政法主抓、公安主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力调度。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未成年人保护暨“校安联盟”工作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听取联席单位及区属各学校工作情况汇报,会商研判风险隐患,推动工作落实。每月汇总一次涉未、涉校的警情案情、矛盾纠纷、安全风险等,压实各级责任、解决各方问题。三是强力保障。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工作理念,凡是涉未成年人保护、涉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事项,在“人、财、物”等方面重点倾斜、优先保障。同时,加快推进科技城新区高中、绵阳英才科新校区项目建设,不断丰富区内教育资源。
着力高效推进,构建共治格局。一是强化风险摸排。专门制发《绵阳科技城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责任部门梳理摸排2021年以来涉未成年人犯罪活动和受侵害案事件,加大惩治和预防工作;对学校教职员工开展背景审查全覆盖,防止前科劣迹人员混入校园;强化重点师生和重点家庭工作,分类建立台账,分级评估风险,并纳入视线重点关注,严防“小问题”酿成“大事端”。二是坚持多元共治。自专项行动来,不断加大破案打击力度,先后打处20余人。“校安联盟”成员单位紧盯校园内外重点场所,全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春季开学来开展专项联合检查10余次,督改安全隐患17处,化解校园周边矛盾纠纷70余起。三是深化关爱指导。在案件办理中,关爱1名未成年人被诈骗后走出阴影,教育转化校外不良未成年人8名。定期开展校园反恐防暴送教上门,春季开学来指导防砍杀、防爆炸等应急演练4次。聚焦上、下学时段,组织家长志愿者、社区“红袖标”等护学队伍,常态与公安机关联动落实“高峰勤务”及“护学岗”,不断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强化高频宣防,筑牢安稳防线。一是加大技防建设。全面加强学校周边感知源建设,与公安机关平台联网联控,确保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快速联动、合力处置,实现校园及周边7×24守护不掉线。紧贴校园安全实际,开发“校安联盟”微信小程序,设置“报警绿色通道”“失联学生查找”等7大应用板块,实现涉未、涉校警情秒级反应、高效处置,先后安全找回出走学生20余人。二是常态宣讲教育。以公安民警为主体的法治副校长团队,针对大、中、小学各层级,量身定制防校园欺凌、防非法侵害、防电信网络诈骗等内容,春季开学来完成对辖区学校“开学第一课”法制宣讲全覆盖,通过公安、学校等官媒推送宣防视频8条,有效提升未成年人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三是护苗心理健康。针对学生轻生、厌学等易发问题,成立“润灵”心理工作室加强与学校联络对接,对有不良倾向、不良苗头的学生适时开展心理疏导,最大限度防范涉校不稳定情况发生。该工作室自去年4月成立以来,“一对一”疏导心理问题学生23人次。